尼格買提細解《一夜長大》:實際上一夜又一夜

本文已影響2.53W人 

這本書問世時,很多人笑着問小尼:“你是哪一夜長大的啊?”

還有人乾脆直接說,當然是開玩笑地:“你長大了嗎,我怎麼不知道呀!”

這些調侃,側面佐證着央視當紅主持人尼格買提·熱合曼的親和力和他在主持人同行間的好人緣,這位6次成爲春節聯歡晚會主持人的青年,走下光芒環繞的舞臺後,像個靦腆的鄰家弟弟,微微一笑的時候毫無鋒芒,卻悄悄俘獲人心。

《一夜長大》是書要報送書號前的最後關頭定下的書名,此前編輯、社長和小尼本人已想過不計其數的名字,都還差那麼一點。曾經入選率最高的,也當過書稿文件曾用名最久的一個名字是“我嗎?”這也是小尼曾經想通過這本書傳遞的一種自問。自曝性格內向,至今從未主動舉手發過言的小尼也從未認爲自己能理所當然地成爲主持人,他對自己獲得的每一個機會都小心翼翼,保持懷疑,如履薄冰,比起享受機會帶來的一次又一次提升,他更像是長期於機會展開的試煉場中生死磨鍊。也正因一直帶着這樣的危機感,小尼在天賦的基礎上又添超出常人的刻苦。當他訴說着自己對自己完美主義式的拷問時——“是我嗎?爲什麼是我?”“不出錯是本分”“你在一個單位、一家公司裏能不斷創造價值,不斷提升能力,甚至每個階段都感受到自己微小的進步,你纔會找到自己屬於這裏的理由,否則你的存在只是一串工作證號而已”——你就能理解他獲得今日成績是有原因的。同時你也能發現在小尼習慣露出的溫暖微笑的背後,其實有一個嚴肅的、自我要求很高的靈魂。所以你說他是哪一夜長大的呢?他每一天都在超越着昨天的自己,只是無暇回顧自己的成長罷了。

尼格買提細解《一夜長大》:實際上一夜又一夜

《一夜長大》尼格買提·熱合曼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後來,《我嗎?》這個書名因爲可能令人費解,無法簡單用一二句話解釋小尼原本想傳遞的涵義被否決,但小尼直到最後一刻還對這個名字念念不忘,當他看過編輯發來的最新的10個書名後,嘗試性地問:“《我嗎?》是不是還在備選名單?”

通過小尼對“我嗎?”的情有獨鍾,你也能捕捉到他的核心審美。作爲主持人,他是要考慮到整臺節目,要考慮臺上演員、臺下觀衆、音樂舞美、燈光鏡頭等方方面面的,作爲央視主持人,他又是要面向全國大衆的,但走下舞臺的他,有一種對“我”的細膩情感思緒的迷戀,他有時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那裏充滿幻想,那裏充滿祕密,那裏別人未必理解,但對他來說很重要。

“試着把自己的腦海當做一個巨大的圖書館,朝前走,找到最深處的那個小書架,那裏存放着我們最初的記憶。”

“理論上這個家庭的孩子應該是帶着光芒來到世界,再毫無意外地從熱夫婦的手中和腳尖,繼承某一種激情澎湃的人生的。”

“……我媽一去就找到了,還徑直走了進去,敲開了那一扇扇看似不可能的大門,那些可能我連喊八遍‘開門大吉’都打不開的門。”

這些句子充滿了小尼的個人風格。他從私人的五感記憶庫中提取只有他才能捕捉到的細膩點滴,然後巧妙地運用比喻、聯覺手法將這些感觸生動地呈現給觀衆,這些手法他運用得很自然。說話和寫字都需要語言天賦,但二者其實是有些不同的,而他寫字的天賦甚至和賴以謀生的說話天賦不相上下。

所以,小尼的文章編輯很難做什麼修改——小尼也會非常認真地強調:“那個詞是我刻意那樣用的,請務必保留下來!”

也許能掀起小尼本人熱情的某個詞句並不能掀起讀者的熱情,但在文字的世界裏他有些任性,一定要盡力將自己最真實的感觸表達到極致。所以在讀這本書時,你的確很容易走進他的世界。這個放下了主持人包袱,情願任性一些,卻纔華橫溢的大男孩,張開雙臂,邀請你走進他的世界,掏出他的心窩,分享他的哭與笑,給路過的有緣人。

最終小尼定下的《一夜長大》的書名,一經發表,也引發了疑問重重,這就有了開頭那些詢問與調侃。小尼對此的解釋是這樣的,他想寫的是自己成長的故事,但其實他很清楚,長大哪裏會是一夜之間呢?我們只能用文字去記住還能從記憶中提取的那一夜,又一夜。

他的夜晚,或許和你的有某種能共情之處。他寫這本書不爲了“傳授”成功經驗,更不爲了“教育”誰,傳遞什麼有用的知識,只是想坦誠地打開自己,藉由這本書和從未謀面的讀者交流。

這倒和一些中國文學史上的作家的想法不謀而合:不爲了迎合誰,更不爲了迎合市場,只是真摯地表達最真實的自己,自然會有讀者和自己有共鳴。這種真情流露,其實勝過華麗辭藻的堆砌,也超越精心編織的結構。

小尼雖然在情感和思想表達上對自己的文辭用法很執着,但在文字基礎和語法上卻非常忠於標準,並且有着讓編輯都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的嚴格。習慣於春晚主持上一字不錯,按秒吐字,一本書中無錯字,無病句對小尼來說是再基礎不過的事。其實圖書在編校標準上通常有萬分之一的容錯率,很多優質圖書中其實也有個別不易發現的錯誤,小尼則對這萬分之一的錯誤零容忍,圖書出版前,書稿一遍一遍校對,編輯看,小尼自己也看。小尼的認真也讓因爲平時看了太多書稿而有些鬆懈的編輯重新意識到自己工作的本職責任,現在圖書編輯的職能中增加了很多營銷內容,很多編輯都不再像多年前的老編輯那樣咬文嚼字,較真。這下,在編輯還沒看到錯誤之前,小尼先看出來了,一條信息發來,編輯心驚膽戰。

“這是怎麼回事?”小尼嚴肅地指出。

書出來後,編輯直呼“解放了!”但其實每個編輯都很清楚,小尼的要求是編輯的本分。在這個追求快節奏的時代,如此一直小心翼翼、保持懷疑、如履薄冰、苛刻要求自己的人,還有幾個呢?小尼如此,是力求不辜負讀者,也是不願辜負自己。(責編:陳夢溪)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