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防秋燥的小竅門

本文已影響2.68W人 

小兒防秋燥的小竅門
 

  秋季,天氣逐漸轉涼,空氣溼度下降,水氣減少,蒸發速度加快,乾燥度增大,“燥邪”乘機而入,傷肺、傷陰、傷津。比起大人來,孩子機體各系統和器官發育不完善,對氣候的變化更爲敏感,因此更容易生出病況。就說鼻子吧,黏膜嬌嫩,血管豐富且脆弱,“燥邪”致鼻腔乾燥,血管破裂,怎能不流鼻血?至於咽、喉以及氣管,同樣難逃“燥邪之劫”,以致咽乾喉燥、乾咳聲聲,甚至誘發支氣管炎。中醫學稱之爲秋燥症。

秋燥的影響,兩種疾病最常見

1、皮膚乾燥

秋天的肌膚更渴望滋養,孩子肌膚的厚度只有成人的十分之一,極其嬌嫩,很容易流失水份。特別是天氣較冷時,皮膚會更加乾燥,重者發生皴裂,引起紅腫、疼痛。

預防策略:保持室內合理的溼度,空調房裏可在孩子身邊放上一盆水;出門時,給孩子戴上手套、帽子及口罩,避免皮膚暴露在寒冷乾燥的環境中;隨時用嬰兒潤膚品滋潤保護皮膚,以減少與衣物的磨擦;特別容易乾燥的部位宜多塗上潤膚品,比如臉頰、額頭、臀部等。

應急處理:發生皸裂後,可塗上滋養抗菌的軟膏,如防凍膏、金黴素軟膏等。

2、流鼻血

主要原因是身體缺水,導致鼻腔黏膜乾燥所致。

預防策略:多補水,比如食療方中的秋梨湯、柿子汁、荸薺湯等勤飲用。或適當多吃一點水果與蔬菜。大人給孩子洗臉時,用一點清水洗一下孩子的鼻腔前部(注意不要把水弄到鼻腔的裏面,防止嗆水)。大人經常用小棉籤蘸嬰兒油或潤膚露擦拭孩子鼻腔前部。教育孩子平時不要用手挖鼻孔。

應急處理:一旦發生鼻出血,不要驚慌,讓孩子安靜,頭保持豎直,大人將消毒棉卷或清潔的紙巾卷塞進出血的鼻孔,注意不要插入過深。同時用冷水輕拍寶寶的後脖頸,也可使用小冰袋冷敷。如果無效,應儘快就醫。

預防秋燥,調整食譜是關鍵

防治秋燥的關鍵在於科學安排三餐,原則是在堅持平衡膳食的前提下,適當向能養陰、生津、性味甘潤的食品傾斜。具體說來,一是清熱祛燥的粗糧雜豆類,如麥片、黃小米、玉米、綠豆、白芸豆等;二是應季的蔬果類,如蘿蔔、綠葉蔬菜、芋頭、南瓜、黃瓜、梨、柿子、葡萄、柑橘、大棗、荸薺等;三是滋陰潤燥的葷食類,如鴨肉、河魚、河蝦等。

另外,可根據孩子的體質與症狀,選擇食療方:

·菊花飲料:白菊10克放入茶杯中,加少量白糖,用沸水沖泡3-5分鐘,溫涼後飲用。#p#副標題#e#

  食療功效:有改善咽乾喉燥之用。

·秋梨湯:新鮮鴨梨洗淨切塊,加水煮湯,每天喝幾次。

食療功效:宜於乾咳頻繁的孩子。

·芝麻木耳湯:黑芝麻10克炒熟,木耳3克泡發,加水煎煮,調入適量白糖食用。

食療功效:適用於大便乾燥的孩子。

·石榴汁:鮮石榴2只,洗淨切塊搗爛,用清潔紗布絞汁,直接給孩子喂服,每天2-3次。

食療功效:生津止渴。

·白玉鱸魚片:鱸魚1條,雞蛋1個,山藥50克,荷蘭豆25克,梨1個。鱸魚常規打理後切成薄片,用少許鹽、雞精、蛋清、澱粉上漿;山藥削皮切片;荷蘭豆切段;梨削皮去核切小片;蔥姜洗淨,溫水泡15分鐘成爲蔥薑汁。炒鍋燒熱,倒入油,燒至三成熱,放入魚片,輕輕撥散,至熟撈起;放入山藥、荷蘭豆、生梨,一起炒熟取出。炒鍋中留少許油放入蔥薑汁,加少許鹽、黃酒、雞精,燒開投入全部原料翻炒均勻,用澱粉勾芡即成。

食療功效:此方爲孩子抗秋燥的特效菜。6個月-1歲的寶寶宜食魚茸或魚泥。1歲以上的孩子才宜食魚粒、魚片、魚絲。

·荸薺汁:鮮荸薺200克,洗淨去皮搗爛,去渣取汁,每天飲用2-3次。

食療功效:有涼血止血之效,用於流鼻血的孩子。

·胡蘿蔔粥:胡蘿蔔洗淨後切成小碎塊放入鍋裏,加上粳米和水慢火熬煮食用。

食療功效:可防止孩子皮膚粘膜與眼睛乾燥。

·四鮮素燴:南瓜片、山藥片適量,燒熟後加入番茄片、黃瓜片。

食療功效:此方祛熱潤腸、健脾通便,適於大便乾結的孩子。

·蘿蔔菠菜:黃豆湯白蘿蔔250克,菠菜250克洗淨,黃豆100克。黃豆先浸泡30分鐘,大火燒開後小火燜酥,放入蘿蔔,煮至酥爛後加入切碎的菠菜,再燒開調入少許鹽即可。

食療功效:此方爲經典的寶寶抗秋燥保健營養湯。2歲前的孩子宜飲湯。大孩子可直接食用。

·陳皮芋頭鴨:鴨腿肉350克,芋頭150克。洗淨鴨腿,去骨切塊;芋頭削皮切丁,蔥與陳皮切絲。鍋中加油,燒熱後放入蔥絲、姜塊,煸出香味,放入鴨肉;鴨肉炒至表面呈熟色,加醬油、茴香、適量水,大火燒滾,再放入黃酒,鹽、白糖、陳皮絲,蓋上鍋蓋,改爲中小火燜燒。鴨肉將酥時,加入芋頭丁,燜燒到芋丁、鴨肉均酥爛後,改用大火收濃湯汁,揀去姜塊、茴香,出鍋裝盤。

食療功效:此方滋陰潤燥、養胃理氣,可提升孩子的抗病能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