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檢查

本文已影響3.15W人 

胎位檢查的意義

胎位,通俗地來說就是胎兒在子宮內的位置。胎兒出生前在於宮裏的姿勢非常重要,它關係到孕婦是順產還是難產。子宮內的胎兒是浸泡在羊水中的,由於胎兒頭部比胎體重,所以胎兒多是頭下臀上的姿勢。

胎位檢查

通常,醫學上稱枕前位爲正常胎位,胎兒背朝前胸向後,兩手交叉於胸前,兩腿盤曲,頭俯曲,枕部最低。分娩時頭部最先伸入骨盆,醫學上稱之爲“頭先露”,這種胎位分娩一般比較順利。

有些胎兒雖然也是頭部朝下,但胎頭由俯曲變爲仰伸或枕骨在後方,就屬於胎位不正了。胎位不正一般指妊振30周後,胎兒在子宮體內的位置異常,較長見於腹壁鬆弛的孕婦和經產婦。而胎位不正包括臀位、橫位、枕後位、顏面位、額位等。以臀位多見,而橫位危害母嬰最劇。由於胎位異常將給分娩帶來程度不同的困難和危險,故早期糾正胎位,對難產的預防有着重要的意義。

什麼時候做胎位檢查

一般懷孕7個月以後可通過B超和觸診等方式檢查胎位,在孕7個月前發現的胎位不正,在醫生的指導下是可以調整過來的。在妊娠30周前,胎兒相對子宮來說還小,而且母親宮內羊水較多,胎兒有活動的餘地,會自行糾正胎位,在孕30周後大多能自然轉爲“頭位”。沒有必要擔心。反之,如果過晚檢查,在孕34周後才做胎位檢查的話,此時存在胎位不正糾正過來的可能性不大,因此需要做好剖腹產的心理準備。

如何檢查胎位

孕晚期的時候是至少需要半月做一次檢查的,可以通過B超、四步觸診法來檢查胎位。

1、B超

B超監測直觀而清晰,可以直接觀察胎兒的胎位正不正。

2、四步觸診法

四步觸診法是產前檢查最常用的方法,妊娠24周以後開始。通過四步觸診法可以判定胎兒的位置和大小、子宮大小是否與孕周相符,可以判定胎產式、胎先露、胎位等,並估計羊水多少。

①孕婦體位:排尿後取仰臥位,頭稍墊高,露出腹部,雙腿略屈曲稍分開,使腹部放鬆。

②)檢查者:站在孕婦右側進行檢查;做前3步手法時,面向孕婦;做第4步手法時,面向孕婦足端。

③手法

第一步:檢查者兩手置於宮底,測得宮底高度,估計胎兒大小與孕周是否相符。然後兩手指腹相對交替輕推,判斷在宮底部的胎兒部位。若爲胎頭則硬而圓且有浮球感,若爲胎臀則軟而寬且形狀略不規則。

第二步:檢查者兩手分別置於腹部左右側,一手固定,另一手輕輕深按檢查,兩手交替從上到下進行。觸到平坦飽滿部分爲胎背,並確定胎背向前、向側方或向後。觸到可變形的高低不平部分爲胎兒肢體,有時感到胎兒肢體在活動。

第三步:檢查者右手拇指與其餘4指分開,置於恥骨聯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進一步查清是胎頭或胎臀,然後左右推動判斷是否銜接。若胎先露仍可以左右移動,表示尚未銜接人盆。若已銜接,則胎先露不能被推動。

第四步:檢查者左右手分別置於胎先露的兩側,沿骨盆人口向下深按,進一步覈對胎先露的判斷是否正確,並確定胎先露的人盆程度。先露爲胎頭時,一手能順利進入骨盆人口,另一手則被胎頭的隆起部阻擋,該隆起部稱胎頭隆突。枕先露時,胎頭隆突爲額骨,與胎兒肢體同側;面先露時,胎頭隆突爲枕骨,與胎背同側。

胎位不正的原因

胎位不正的產生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胎兒妊娠週數大小、骨盆腔大小與形狀、子宮內胎盤大小與着牀的位置、多胎次經產婦鬆弛的腹肌、多胞胎妊娠、羊水不正常、臍帶太短、是否有子宮內腫瘤或子宮先天性發育異常等。

1、羊水過多、經產婦腹壁鬆弛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大。

2、子宮畸形、胎兒畸形、多胎、羊水過少等,使胎兒在宮腔內的活動範圍過小。

3、骨盆狹窄、前置胎盤、巨大胎兒等,使胎頭銜接受阻。

胎位不正怎麼辦

1、膝胸臥位操糾正。孕婦排空膀胱,鬆解腰帶,在硬板牀上,俯撐,膝着牀,臀部高舉,大腿和牀垂直,胸部要儘量接近牀面。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做l5分鐘,連續做1周,然後去醫院複查。

2、醫生爲孕婦施行轉向。如果在孕32周-34周時,胎兒仍未轉向,醫生就要考慮爲孕婦實行外轉胎位術,讓胎兒翻轉,使孕婦能順利分娩,執行人工外轉胎位時,通常會給予子宮放鬆的藥物,以有經驗的醫師執行時約有六成的成功率,但是若曾經有前次剖腹產之孕婦則不建議執行外轉胎位術,此外,羊水量必須適中、最好胎兒的背部在兩側、產婦體重適中,而且胎兒之臀部並未進入骨盆深部等條件下才適宜執行外轉術。外轉胎位術有一定的風險性。操作時,會導致臍帶纏繞或胎盤早剝。

3、針對胎位不正,我國有鍼灸治療的成功先例。用針刺至陰穴,治療胎位不正,每日1次,每次l5~20分鐘,5次爲一療程,適用於婦科檢查診斷爲臀位、橫位、斜位的孕婦。

4、作好產前檢查,預先診斷出胎位不正,及時治療,如未轉爲頭位,則需要在預產期前1~2周住院待產,由醫生根據孕媽媽的具體情況決定分娩方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