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早搏無需治療

本文已影響1.57W人 

大多數早搏無需治療

    早搏可見於正常人,或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常見於冠心病、風溼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心肌病等。早搏亦可見於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洋地黃或銻劑中毒;血鉀過低;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時對心臟的機械刺激等。過早搏動可發生於正常人。但心臟神經官能症與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更易發生。

    情緒激動,神經緊張,疲勞,消化不良,過度吸菸、飲酒或喝濃茶等均可引起發作,亦可無明顯誘因,洋地黃、鋇劑、奎尼丁、擬交感神經類藥物、氯仿、環丙烷麻醉藥等毒性作用,缺鉀以及心臟手術或心導管檢查都可引起。冠心病、晚期二尖瓣病變、心臟病、心肌炎、甲狀腺功能亢進性心臟病、二尖瓣脫垂等常易發生過早搏動。

    80歲的李老太太前幾天在上街買菜時,因爲5角錢和菜販子吵了起來。回到家後她感覺到心慌、氣短,由於以前有早搏,於是吃了一些治療早搏的藥物。沒想到用藥半個小時後出現頭暈的症狀,並且感到胃也不舒服。

    李老太太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河南中醫學院一附院心血管科,該科翟理黃主任醫師爲其做了心電圖檢查後發現其心臟功能良好,血壓也比較正常。於是建議她馬上停服抗早搏藥物,同時爲她開了一些疏肝理氣、解鬱安神的藥物。服用後兩天,老太太的頭暈等症狀就緩解了。

    其實,早搏的危害並不在早搏本身,而在於引起早搏的原發病,也就是說老年人自身的疾病決定了早搏的嚴重程度。

    對於大多數患有早搏的老年人來講,是不需要服用抗心律失常藥物的,這主要是因爲部分抗心律失常藥物本身對身體就有很大的危害,會造成如胃部脹滿、無食慾、手腳發麻等不良反應。臨牀表明,有些治療早搏的藥物會引起新的心律失常,這就是“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因此,除了發生嚴重的器質性心臟病或急性心肌缺血時出現的早搏,一般無嚴重器質性病變,但感覺氣短胸悶的病人,儘量不要服用抗早搏藥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