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民族聲樂男高音公開課開講 鬱鈞劍:唱歌的一半是文學

本文已影響5.36K人 

2018年4月3日訊,“我是一家之言,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在演唱中可以加一點,如果你覺得不對,你也是有收穫,有對比才有提高。”4月1日,著名歌唱家、成都大學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院長鬱鈞劍在成都大學舉辦公開課,爲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男高音及學子展開了一場關於“民族聲樂現狀與振興”的講演。

首屆中國民族聲樂男高音公開課開講 鬱鈞劍:唱歌的一半是文學

祁濛 攝

講座中,鬱鈞劍不僅現場示範了發音的方法,還就民族聲樂與美聲唱法的關係、加強基音的練習、音樂與文學的結合等問題進行了分享討論。

這場講座是首屆中國民族聲樂男高音藝術論壇系列講座的第一講,前一晚擔任開幕音樂會總導演、主持人的鬱鈞劍忙到深夜,只睡了幾個小時,一大早便準時趕到成都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報告廳內早已座無虛席,除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中國男高音聲樂藝術研究會”會員和成都大學學生外,還有不少慕名從其他學校和城市而來的聲樂藝術愛好者。

鬱鈞劍在講座上首先闡述了自己對民族聲樂的現狀的思考,他認爲長期以來,中國民族聲樂唱法形成了一個誤區,就是必須要以西方的美聲唱法作爲基礎訓練,美聲唱法長期佔主導,真正的民族唱法訓練和演唱卻失去了。“西方音樂是結構型的,東方音樂是旋律型的,西方音樂是不帶腔的,東方音樂是帶腔的,這是根本上的差異。就像西方美術以寫實爲主,東方則以寫意爲主,必須看到兩者的不同。”鬱鈞劍的講座不僅分享觀點,還身體力行地示範。他分別用民族聲樂唱法和美聲唱法演唱“蠶豆花兒香,麥苗兒鮮”,讓學員仔細分辨其中的不同。

在民族聲樂演唱的基本技法上,鬱鈞劍做了許多細緻的分析講解,比如他認爲,許多老師一味教學生“打開喉嚨”是不準確的,而真正應該打開的是“咽腔”。“感覺有人在你後腦拿了一把。京劇有““腦後摘筋””之說。拿在哪兒?就是咽腔。”他還向學員們演示用咽腔訓練基音,強調加強基音訓練的重要性。“現在所有音樂學院都是泛音的訓練,這是實踐證明正確的方法,但我們缺失基音的訓練。聲帶其實是有七種功能:相靠,拉緊,縮短,變薄,邊緣振動,真嘯,假嘯,你如果不練基音,很多方法就沒有開發。”

鬱鈞劍的講座並不僅僅着眼於音樂,他認爲,學習演唱的同時一定要加強中國文化的學習。“我始終認爲,唱歌不是純音樂,它一半是文學,因爲歌是有詞有曲的。”鬱鈞劍表示,他自己就是中國音樂學院音樂文學專業出身的,因此特別能夠體會到具備文學修養對於一名歌唱家的重要性。他通過簡簡單單的一句“說句心裏話”的唱詞,在重音和尾音上進行細微地變化,就唱出了五種意蘊。“你會文學,對你唱歌有極大幫助,甚至會解脫你對方法的疑惑。”鬱鈞劍說。

在此次中國民族聲樂男高音藝術論壇上,除鬱鈞劍之外,還有方瓊、孟玲、孫維良、姜家鏘等音樂名家名師相繼帶來17場公開課、講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