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紫菜瘋傳 兩名造謠者被鎖定

本文已影響2.55W人 

近日,幾段 “塑料紫菜”的視頻在網上廣泛傳播,視頻中有人稱多家福建晉江企業產的紫菜是“塑料做的”,勸誡網友“別吃了”。多家涉事紫菜企業負責人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最近他們都接到過匿名電話,稱除非給錢,否則就繼續傳播“塑料紫菜”的視頻,目前已向警方報案。2月27日,晉江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江西公安機關已鎖定兩名造謠者。

塑料紫菜瘋傳 兩名造謠者被鎖定

2月23日,阿一波公司負責人對北青報記者表示,曾有人給公司打過威脅電話,並揚言要公司交給他們幾萬元錢才保證不把視頻傳播到網絡上。

海佳味公司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負責人施先生稱,他們也接到神祕的匿名電話,內容也是向公司索要“很多的錢”。據他透露,還有多家晉江紫菜企業負責人接到了這種匿名電話,內容全都是“要錢”。

2月21日,晉江市紫菜加工行業協會針對此事對外發布聯合聲明稱,近日,發生某些人士通過微信、微博等平臺發佈涉嫌侵犯晉江市紫菜行業的視頻,惡意編造“紫菜是塑料做的”等不實內容,已發現有十幾個版本,目前還在拍攝上傳,嚴重誤導消費者。

事情發生後,晉江海洋與漁業局召集晉江市紫菜加工行業協會會員,就此次惡意譭謗紫菜產品事件向公安機關報案。

2月25日,當地媒體稱,目前公安機關已鎖定兩名謠言發佈者。2月27日下午,晉江市海洋與漁業局新聞中心的賴科長告訴北青報記者,兩名造謠者是由江西公安鎖定的,其他的不太清楚。賴科長表示,在此次“塑料紫菜”風波中,整個晉江紫菜行業大約損失一億多元人民幣,大多是商超以及一些門店要求退換貨,不過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減少了,“風波差不多過去了”。賴科長稱,接下來,晉江市海洋與漁業局打算爲紫菜做正面宣傳,以挽回在“塑料紫菜”事件中紫菜的名譽,還將向公衆深入普及紫菜加工流程以及紫菜行業常識。

2月27日,海佳味公司相關負責人施先生向北青報記者表示,現在不能確定嫌疑人是否爲被鎖定的兩個人,其他情況不便透露。

施先生承認,“塑料紫菜”視頻在網上傳播後,許多商家和超市直接把他們公司生產的紫菜下架,最近也出現了很多退換貨的行爲,還接到了不少顧客的質疑電話,對公司正常的生產經營造成很大影響。他表示,目前還沒有辦法具體統計企業損失的金額,“只能說是非常大的數額”。施先生坦言,目前整個紫菜行業還沒有十分有效的辦法來解決目前這一困境,只能通過各自闢謠或者抓住嫌疑人的方法來使名譽回升。

塑料紫菜瘋傳 兩名造謠者被鎖定 第2張

相關新聞:食藥監總局迴應“塑料紫菜”謠言:不要盲目傳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務院食安辦主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局長畢井泉介紹我國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並答記者問。畢井泉在回答記者關於近日網上盛傳“紫菜是用塑料製成的”謠言時表示,對於涉及食品藥品安全的虛假新聞要嚴厲打擊,消費者也應該增強判斷意識,不要盲目傳播這類謠言消息。

畢井泉指出,歷史上曾經有過“紙餡包子”的虛假新聞報道,但是用塑料做紫菜這樣的謠言卻還能有市場。對這種造謠者,食品安全法裏面是有明確規定的,要給予治安拘留的處罰,要嚴厲打擊,這是造謠惑衆。食藥總局新聞司也曾經組織媒體建立過闢謠聯盟,媒體記者應該發揮作用,找專家及時分析闢謠。消費者也要增強判斷意識,不要盲目傳播這類謠言消息。

畢井泉還提出,鼓勵受到謠言損害的利益相關者提出索賠,食品安全法規定,媒體造謠應該承擔賠償責任。希望媒體記者參與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要監督這些不實的傳言,同時也要揭露這些製假售假的行爲。新聞媒體報道食品安全一定要客觀、公正,食品安全的報道既要考慮食品安全的本身,更要考慮報道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建議大家儘量不要使用“毒食品”“致癌”這樣渲染性的字眼。

畢井泉還使用了“毒疫苗”、“毒奶粉”、“殭屍肉”等案例,提醒廣大媒體在揭露、批評製假售假的工作中,報道要客觀、公正、平實,不要爲吸引眼球而譁衆取寵,肩負自己的社會責任。

推薦閱讀:

塑料紫菜被闢謠 45紫菜樣品均無塑料造假

吃到塑料做的紫菜?專家:塑料紫菜根本不可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