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的他 從企業白領到紀錄片導演

本文已影響1.97W人 

現實與導演夢之間,就差一部電影的距離。但能堅持走完這段“路”的人並不多。作爲發掘推薦新人導演的平遙國際電影展,在這個地方夢想成真的青年導演,很多人都有着執着而坎坷的追夢故事。這其中,就有入圍影展藏龍單元唯一一部紀錄片《我們四重奏》的導演王磊。13日,在電影放映後,王導面對媒體,聊着電影裏四個不同命運人物的故事,也聊起自己追逐電影夢的故事。

37歲的他 從企業白領到紀錄片導演

他和他的電影,故事都發生在皮村。原本只是想去這個北京郊區,擁有三萬多外來打工人羣的聚集地,拍攝五分鐘的短片,但沒想到一拍就拍了三年,由短片拍成了長片,也拍成了自己的電影處女作。“一拍我就走不掉了,這裏有很多懷揣大城市夢的年輕人,就如我2003年懷揣四千塊錢來北京時一樣。我被他們感動了,我覺得把他們的故事拍出來,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王磊說。《我們四重奏》是一部很有故事片風格的紀錄片,只有五個人的迷你劇組在三年裏,拍攝了600多個小時的素材,光素材列表就打了兩千多頁,從大量的人物線索中,最終選取了四個不同階段的普通人的故事,製作成這部紀錄片。

但拍電影時的王磊,並不是專職導演,而是一個公司白領,做着一份與企業宣傳相關的工作。“拍這部片子的時候,我白天去公司上班,傍晚回皮村開始拍攝,就是這樣兩頭跑。在拍重要的場次時,只能請假。我們還在皮村租了間房子,一個月800元,當劇組的大本營。”王磊告訴記者。

當導演,其實是王磊童年時就有的夢想,從家裏有了第一臺錄像機開始,他愛上了錄像帶裏的世界;從16歲爺爺用微薄的退休金給他買第一臺VCD開始,他愛上了碟片中的光影;高中愛上了電影文學,看了《阿甘正傳》後也想要做電影。“但我生長在一個普通產業工人家庭,沒有人支持我搞藝術,更別說做電影,簡直是天方夜譚。我只能曲線救國,唯一可以做的是上大學時報的志願是攝影。”但畢業後的王磊,還是與心裏惦念的電影漸行漸遠。

王磊後來的故事,源於一段文字,“在我34歲那年,看了一篇電影行業的文章。說國際電影節評選青年導演的年齡上線是35歲,全球最晚成名的青年導演是36歲的李安。我這麼一想,如果再不開始動手圓自己的夢,那大概率上我這輩子是幹不成導演這個職業了。”

那一年,34歲的王磊正好去了皮村;三年後,37歲的他來到了平遙國際電影展上,以藏龍單元入圍影片導演的身份,帶着自己的處女作,圓了從童年時就開始做的導演夢。

山西晚報記者 張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