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痛經的刮痧穴位一覽

本文已影響6.73K人 

痛經是指在月經行經期或前後,發生腹痛或腰痛,以致影響生活、工作的一種病證。青春期女性多見。痛經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痛經病人經過詳細檢查,未發現盆腔臟器有明顯異常者,稱爲原發性痛經;經檢查發現盆腔炎,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扭轉,子女宮發育不良,子宮過於前屈或後傾,子宮頸狹窄等疾病者,稱爲繼發性痛經。中醫學稱本證爲’經行腹痛’、’經來腹痛’及’痛經’。

中醫:痛經的刮痧穴位一覽

刮痧治療:主要刮拭、大椎、肩井、大杼、膏盲,配刮關元至中極、地機至三陰交、5次。肝鬱加刮太沖經穴部位,氣血虛加刮足三裏、命門經穴部位。輕刮足三裏、命門經穴部位3分鐘;重刮其他穴位3~5分鐘。具體如下:

1.刮拭背部正中線(督脈)    刮拭背部兩側膀胱經

(第一側線)肝俞、脾俞、胃俞、腎俞、八髎;

2.刮拭腹部(任脈)氣海、關元;

3.刮拭下肢腧穴:血海、曲泉(肝經,在膝內側,屈膝,當膝關節內側面橫紋內側端)、三陰交、足三裏。

【治療注意事項】

1.避免經期受寒;

2.最好在月經前1~2天進行治療,至月經來潮疼痛緩解;

3.一般需要根據月經週期治療2~3各療程爲好。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