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乙肝,少折騰

本文已影響2.88W人 

 

“看”好乙肝,少折騰

在門診,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儘管醫生告訴病人,他只是一名乙肝病毒攜帶者,目前肝功能正常,暫時不需要治療,但病人仍非常擔心出同樣的答覆(不需要治療),病人仍舊不死心,開始轉向一些小診所就診,或吃些偏方。這真是折騰得很。

無可否認,較普通人而言,乙肝病毒感染者日後患上肝硬化、肝癌的機會的確有所增加,但並非一定會發生。想有的人,年輕時已發現是乙肝病毒攜帶者,但直到五六十歲,他也沒有出現明顯的肝損害,跟常人沒太大區別。

再說,從乙肝病毒感染髮展到肝硬化,是需要一定時間的,多數在十幾二十年,經過漫長的肝炎反覆活動所致。 我國大部分的乙肝病人,都是小時候(嬰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的。

兒時,因免疫系統還未發育完善,即便當時病毒量較高,轉氨酶也不一定升高(即沒有肝炎活動);到了青春期後,免疫系統“覺醒”,開始“攻擊”病毒,逐漸出現肝炎活動;若肝炎反覆活動而不治療,肝組織不斷損傷修復,形成纖維化,時間久了,有些人就會出現肝硬化。 肝穿刺,解決“兩頭不到岸” 若能很好地控制肝炎活動,無疑有助於減少肝硬化、肝癌的發生。

因此,是否有必要治療,關鍵就看肝功能和病毒水平:如果轉氨酶明顯升高(超過正常上限兩倍以上),說明肝炎活動明顯。

此時,對於e抗原陽性者(即俗稱的大三陽)而言,若病毒水平超過10的5次方,就要進行抗病毒治療;而e抗原陰性者(小三陽),病毒水平只要超過10的4次方,也得治療。#p#副標題#e#

當然,有些時候,轉氨酶只是升高一點點,並沒有超過正常上限的兩倍。

像這種“兩頭不到岸”的情況,該怎麼辦呢? 建議做個肝穿刺活檢,直接看看肝組織炎症和纖維化的情況,尤其是40歲以上的病人,很有必要做。

如果報告說炎症活動大於Ⅱ度(意味着有明顯的肝炎活動),或者肝纖維化超過2級,建議病人進行抗病毒治療;如果還沒達到上述標準,則建議病人定期觀察,即三個月查一次肝功能。若觀察期間轉氨酶水平繼續升高,就應考慮抗病毒治療。 體檢,B超少不得 當然,不少人只是非活動的乙肝病毒攜帶者,其肝功能和病毒水平都是正常的。這也是正規醫院的醫生“拒絕”爲他們治療的原因。

攜帶者沒有必要過多地求助於一些小診所、偏方的治療,看好肝,定期體檢反而更重要,通常至少每半年體檢一次。 但要注意,不能爲了圖省事或省錢,體檢就只查肝功能,這是不夠全面的。因爲肝的代償能力(“承受”能力)非常強。

有的人可能轉氨酶水平一直不太高,但肝炎活動已經很明顯,或已有明顯的肝纖維化,甚至開始向肝硬化進展。 要看肝臟的結構是否有毛病,還得作B超檢查。一般情況下,作普通黑白B超就可發現病變,如果此時發現肝內病竈或懷疑血管有問題,就要作彩超。

肝癌篩查,到時候再作 除了肝硬化,大家也很擔心自己的病會不會發展爲肝癌。 現在很多人都知道,通過抽血測定AFP(甲胎蛋白),可以篩查肝癌。

不過,這項檢查並非素有人都得作。對於年輕人而言,如果沒有什麼不舒服,B超感動能檢查也正常的話,可以先不查AFP;如果出現肝炎反覆活動,或者已有肝硬化,則要在上述兩項基礎上加查AFP,至少半年一次。

要提醒的是,AFP只是篩查肝癌的輔助指標,它升高,並不一定就是肝癌,也有可能只是肝炎活動所致;它不升高,也不一定意味着沒有肝癌,還得結合其他指標進行分析。

並非所有肝硬化都會變成肝癌,只有其中小部分人可能發生,所以病人不必過分擔憂,影響心情。關鍵還是堅持定期體檢,只要肝癌發現越早,治療希望就越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