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的預防保健小常識

本文已影響1.28W人 

大腸癌是可以預防,大腸癌的預防至少可以有三種辦法:病因學預防(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積極治療癌前疾病(有明確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接受遺傳學預測和干預治療);積極參加定期的健康身體檢查(普查),都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方法。

大腸癌的預防保健小常識

1、大腸“息肉”與大腸癌的關係

所謂“息肉”,是指腸子裏(粘膜面)長出的各種隆起物。從醫學上講,這種息肉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兩種。前一種叫“腺瘤”,是真正的良性腫瘤。後一種息肉不是腫瘤,其實,並不是所有的腺瘤都要變爲癌。最容易變癌的是前面提到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這種腺瘤可以有腹痛、腹瀉、便血,也可以沒有症狀,直到癌變後才發現。

有研究發現,這種病人中有80%出現“先天性視網膜色素性上皮增生”,作爲一種標誌,懷疑者可以通過眼睛的檢查(眼底鏡檢查),發現患有該病的線索。由於這種病有家族積聚性,因而如果家族中有一個人確診,其他成員便應進行相關檢查(包括眼底檢查)。

在這類“腺瘤”中,有些合併存在皮膚、肌肉、骨骼或腦腫瘤,有的合併有皮膚和粘膜黑癍(手掌和口脣的色素沉着),有些伴有指甲萎縮、脫髮和皮膚黑癍。由於息肉長在腸內,不經過特殊檢查無法確診,但可以通過上述有特徵的表現提醒我們去找醫生。

2、血吸蟲病與大腸癌

曾有人發現血吸蟲流行區的大腸癌發病率較高,因而認爲這是血吸蟲卵沉積於腸粘膜,通過機械性或化學性刺激引起該處粘膜癌變。還有人發現,腸粘膜的血吸蟲卵沉積部位有早期癌變徵象。根據上述這些發現,一些人認爲腸道血吸蟲病可以引起大腸癌。

但也有許多資料證明,血吸蟲流行區的大腸癌發病率並不高於其它地區,血吸蟲卵沉積部位發現的癌與非血吸蟲卵沉積部位的癌發生率並沒有明顯差別。

總之,血吸蟲腸病是否可引起大腸癌並無定論,但作爲一種腸道慢性刺激物,積極治療血吸蟲病對大腸癌的預防來說還是非常必要的。#p#副標題#e#

3、大腸腫瘤不一定就是大腸癌?

平時我們所說的大腸腫瘤包括良性和惡性兩種。大腸的良性腫瘤也叫“腺瘤”,是大腸腺體(大腸裏分泌粘液的組織)的過度增生。這是一種對人體危害不大的良性瘤。但由於它有進一步發展爲癌的可能,因此,醫學上叫它爲“癌前病變”。一旦發現這種腫瘤,儘管它不是惡性腫瘤,也要積極治療和複查。

4、怎麼知道自己是否得了大腸癌呢?

腸癌的主要症狀是便血,其次是腹瀉、貧血、腹痛、體重下降等。一旦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去醫院就診。據國內病例統計大腸癌的誤診率高達41.5%。一個重要原因是人們對大腸癌的症狀缺乏瞭解,延誤了就診時。也有部分病例是因爲接診醫生缺乏警惕,疏於認真檢查,把便血誤爲痔瘡,把膿血便當作痢疾治療。

有人分析了大腸癌患者從有症狀到確診的時間是:一個月內確診者僅810%,1~3個月者25%,36個月64.3%。

5、爲什麼到醫院就診的患者大多已是中、晚期患者?

        早期和晚期大腸癌治療結果有什麼不同?

因爲早期大腸癌常無症狀;有一些患者出現症狀(甚至醫生)誤以爲是痔瘡、痢疾、闌尾炎和結腸炎。一旦久治不愈,疑是癌症時疾病已到中、晚期。

早期癌手術(甚至可以在腸鏡下手術)後五年存活率可達90-95%,而晚期癌僅10%。#p#副標題#e#

6、怎樣才能獲得早期診斷?

健康人的定期進行普查(健康體格檢查);對癌前疾病進行必要的治療(如對腺瘤、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對大腸癌的直系親屬進行遺傳學監測,都是獲得早期診斷的主要途徑。

7、大腸癌能不能預防?怎樣預防?

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大腸癌的預防至少可以有三種辦法:病因學預防(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積極治療癌前疾病(有明確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接受遺傳學預測和干預治療);積極參加定期的健康身體檢查(普查),都是早期發現大腸癌的有效方法。

之所以說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是因爲大腸癌發生前,腸道常存在一個很長時間的癌前疾病(大腸息肉---一種腸道良性腫瘤)。一般講,從腺瘤到癌,大約平均5年~7年。在這個階段,醫生可以通過腸鏡切除腺瘤,防止大腸癌的發生。退一步講,即便腺瘤已開始癌變,若癌細胞僅僅侵犯到大腸最表淺的一層(粘膜層),醫生也可以在腸鏡下切除這種腫瘤,達到治癒的目的。

如何才能早期檢出這些癌前疾病和早期癌呢?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對健康人進行定期專項體檢,也就是大腸癌“普查”。普查的方法一般包括兩個階段,首先是用簡單、無痛、價格便宜的化驗進行篩查,如糞便隱血試驗(眼睛看不出來的,藏在糞便中的血液)。由於許多原因都可以引起隱血陽性(如腸道炎症、痔瘡、上消化道疾病,甚至某些食物、藥物等),故一旦查出糞便中有這種“隱血”,就必須做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

根據我們多年的普查經驗,普查發現的大腸癌中,“可治癒癌“可以達到90%以上。

談到結腸鏡檢查,很多人害怕疼痛,不願接受檢查。一位退休的老年幹部在體檢時發現“糞便隱血試驗”陽性,醫生勸他及時做腸鏡檢查,但他聽別人說:腸鏡檢查“受罪”,拒絕接受檢查。8個月後自己感到“肛門下墜”,每天排10多次大便,有時還能看到糞便上有血跡。

在家屬的再三督促下進行了腸鏡檢查,發現直腸癌,已到了晚期。結腸鏡檢查是否疼痛,取決於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醫生技術的熟練程度,二是病人的腸型和耐受程度。目前我們使用的電子腸鏡有很好的柔軟度,如果病人的結腸不是過長,應該沒有太大的痛苦。但是每個人的結腸均有一定的彎曲度,迂曲、盤臥在腹腔內,加之進鏡時的注氣。病人都會有些“難受”的感覺。

爲減輕病人的痛苦,有人主張檢查前進行全身性淺麻醉,使病人在整個檢查過程中處於半清醒狀態,以減少疼痛感覺。我們認爲隨着腸鏡的不斷改進(比如已有軟硬可變式腸鏡,超細型腸鏡),檢查技術的不斷提高,病人的不適感會越來越輕。#p#副標題#e#

8、什人更應該接受大腸癌普查?

50歲以上、曾患過大腸腫瘤的病人、患潰瘍性結腸炎10年以上不愈的病人;膽囊切除以後10年的病人、家族中有2個親屬患大腸癌或其他癌;或者有1個50歲以前患癌、未得到根治的血吸蟲病患者;盆腔腫瘤手術後,且進行過長時間放射治療者都屬於大腸癌的高危人羣,他們更應當定期進行普查。

9、大腸癌需要哪些治療?

大腸癌的首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由於大腸癌絕大多數是息肉型,如果癌發生在息肉的頂端,而且是早期癌,便可以在腸鏡下切除,不必開腹切除結腸。如果癌發生在息肉根部,或者是潰瘍性癌或者是疑有轉移的癌則必須開腹切除腸管。手術後是否還要進行化療、放療,要看癌有無轉移、癌的分化程度和病人的綜合情況。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