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熬夜危害沒你想象中那麼大

本文已影響1.49W人 

研究發現 熬夜危害沒你想象中那麼大

老人常說:別熬夜,對身體不好。生物鐘紊亂影響健康似乎早已成爲常識。但美國一項新研究卻有了意外的發現:成年後,被除掉了一個關鍵生物鐘基因的小鼠,雖然晝夜節律完全消失,生活質量受到影響,但其壽命並未受影響,毛髮生長與心血管健康狀況甚至有所改善。

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發表的報告說,這項研究說明,晝夜節律缺失對健康的影響,可能遠小於預期。我們應重新審視生物鐘紊亂誘發健康問題的機制。

論文第一作者、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助理教授楊光銳說:“我相信這一研究將徹底改變人們對生物鐘的認識,但這個結論並不意味着維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不重要。”

楊光銳介紹,在哺乳動物體內,有10個左右的核心生物鐘基因,他們的研究鎖定了其中一個名爲BAML1的基因,這是目前已知唯一一個通過單基因敲除即可完全導致晝夜節律消失的基因。傳統的有關晝夜節律影響的研究往往選擇在小鼠出生前敲除其BAML1基因,而他們這次卻選擇在小鼠出生後纔將該基因敲除。

上述兩種基因敲除的小鼠表現出諸多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差別是壽命。出生前敲除BAML1基因的小鼠壽命大大縮短,平均只有9個月;而出生後敲除基因的小鼠平均壽命超過2年,與正常小鼠無異。其他與衰老相關的生理指標如生育、體重等,也有類似差別。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出生後敲除BAML1竟可促進小鼠毛髮生長,並延緩心血管健康重要指標——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

進一步分析表明,出生後敲除BAML1雖然也導致基因水平的晝夜節律消失,但對基因表達的整體水平基本沒有影響;而出生前敲除BAML1會影響幾百個基因的表達水平,其中很多基因與衰老有關。楊光銳說,這可能因爲BAML1在胚胎期發揮重要的非生物鐘作用,因此這一時期敲除會導致小鼠出現早衰。

楊光銳說,主流觀點一直認爲在生物鐘基因敲除的小鼠中,很大一部分健康問題,比如早衰、代謝紊亂、心血管疾病等,都歸因於節律缺失或紊亂。但他們的研究顯示,單純的晝夜節律缺失對健康的影響遠小於預期,因此科學家應重新審視生物鐘紊亂誘發健康問題的機制。

他也特別強調,維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仍然非常重要。比如,即便是出生後敲除生物鐘基因的小鼠還是會有眼睛和大腦的一些病理改變,比如失明和老年癡呆等。雖然這些變化不影響壽命,但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