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死因之首肝癌被肺癌取代

本文已影響2.57W人 

  據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副院長羅榮城教授介紹,我國惡性腫瘤死亡率比上世紀70年代中期增加了83.1%,而肺癌死亡率的增幅高達465%,遠遠高於其他癌症,成爲名副其實的“第一殺手”。與此同時,由於80%的患者就診時已屬中晚期,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而在以前,化療和放射治療的療效不理想,因此,患者的生存期並不理想。

我國死因之首肝癌被肺癌取代

南方醫院腫瘤科副教授尤長宣表示:“如今對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我們已不再束手無策。”他指出,對於能夠耐受化療的患者,既往的經驗顯示含鉑的兩聯化療方案可以提高生存。但是鉑類化療的療效不能持久,患者的病情最終還是會進展的。復發患者化療的療效更是有限,而且毒性作用明顯。近年來,隨着靶向治療的出現,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有了新的選擇,生存機會也得到了提高。

根據衛生部公佈的第三次全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結果顯示,過去30年間,我國肺癌死亡率上升了465%,成爲上升速度最快的癌症,並且已取代肝癌成爲我國首位腫瘤死因。然而長期以來,被診斷爲肺癌的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都不理想。日前,廣州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的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晚期肺癌的治療形勢依然嚴峻,但靶向藥物的臨牀應用已經使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療效果出現了轉機。把肺癌當作“慢性病”,患者在生活質量得到保障的基礎上“帶瘤生存”已日漸變爲現實。

據介紹,目前在臨牀上使用的靶向治療藥物主要包括單克隆抗體類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類。後者是一類口服的藥物,使用方便,並且安全性明顯優於化療。而在所有酪氨酸激酶抑制劑中,目前僅吉非替尼類藥物有直接與化療藥物相比的臨牀研究結果。這些研究顯示,在各種類型的復發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這類靶向藥物能取得與化療相等的生存療效。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臨牀醫學專家認爲,隨着靶向治療的日益發展,把肺癌當作“慢性病”來治療已經不再是想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