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貝類中毒患者好轉 貝類毒素不好分辨

本文已影響3.13W人 

記者從漳州各大醫院瞭解到,8日下午開始,漳浦、龍海、東山、詔安等地多人因食用淡菜後,出現頭暈、嘔吐、四肢麻木等症狀,部分已被送往漳州市醫院和解放軍第175醫院救治。

漳州貝類中毒患者好轉 貝類毒素不好分辨

解放軍第175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陳功雷告訴記者,昨天下午4點左右,他們科室收了2個食物中毒(淡菜)患者,臨牀症狀體現爲頭暈,胸悶,口脣及四肢麻木等。到目前爲止,陸陸續續來了三十多個中毒病人。其中,有9個住院,21個在輸液觀察。目前,19名中毒病人經過輸液後好轉,準備回家。另外9個住院病人,生命體徵平穩,但症狀還比較明顯。

記者瞭解到,175醫院收治的這些病人都是在食用貝殼食品(淡菜)之後出現症狀。早期來醫院的中毒病人主要來自漳浦佛曇,後來,還有一小部分病人來自東山、龍海、詔安等地。目前,還有十餘個病人在漳州市醫院、漳浦縣醫院等醫院治療,其中有一名病人病情較重,其餘情況均平穩,部分人員已緩解出院。

陳功雷醫師告訴記者,他很少見到這麼多因爲吃新鮮貝類中毒的患者。目前,針對這個疾病沒有特效解毒藥,治療主要通過水化治療、大量輸液,促進毒素排泄。另外,就是加強補充維生素b。若病人出現呼吸、腎臟衰竭等嚴重併發症,則需要呼吸機支持治療及血液淨化等支持治療。“貝類如果吃了含毒素的藻類,毒素一般集中在內臟部分,就是我們所見到的螺肉裏黑色的部位。死掉的貝類會產生毒素,但它們一般會發臭。但活的貝類中含有毒素,可不好分辨,市民近期最好不要食用貝類食品。”

漳州貝類中毒患者好轉 貝類毒素不好分辨 第2張

“再過一段時間,若要食用貝類食品,可以把買回來的貝類放在淡水裏泡一陣子,讓它們排出部分毒素再烹調,儘量不要吃貝類黑色的臟器部分。”陳功雷提醒市民,新鮮貝類就算有毒素,含量也不會太大,所以不要一次性吃太多貝類。萬一在吃完貝類後出現嘴麻、頭暈、胃腸不適等中毒症狀,可以催吐應急,及時就醫。(來源:東南網)

延伸閱讀:貝類中毒表現症狀有哪些

胃腸型潛伏期爲10至12小時,會有噁心、嘔吐、腹污和腹痛等徵象,不過屬於自限性。神經型也稱爲麻痹性貝類中毒,引起此類中毒者主要是石房蛤毒素所致。含這種毒素的貝類有扇貝、貽貝、蛤仔、東風螺、織紋螺和香螺等。

本型潛伏期比較短,通常爲5min~4h。早期會有口脣、舌和手指等處的麻木感,繼而頸部與四肢末端會麻痹,步態蹣跚,發音障礙,流涎,頭痛,口渴,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患者如果24h後仍存活通常預示良好。

漳州貝類中毒患者好轉 貝類毒素不好分辨 第3張

肝型引起肝型中毒者有蛤仔和巨牡蠣,含毒成分是貝毒素,有毒部分位於肝臟。潛伏期通常爲12~42h,有的長達7d。開始發病時會有胃部不適、噁心、嘔吐、腹痛、倦怠、微熱,有些像輕度感冒症狀;有時四肢、軀幹和齒齦等處呈現出血斑;重者可嘔吐並且出現黃疸,甚至會發生急性黃色肝萎縮,此時可能會有意識障礙和昏迷等,甚至會發生死亡。預後不良大多有死亡發生。

皮炎型主要爲泥螺和扇貝引起,因爲其體內含有對光敏感物質,大量食入後經過日光暴曬,可能出現皮炎症狀。潛伏期通常1~14d,多數在3天內發病,面部和四肢的暴露部位出現對稱性紅腫,病人有蟻走、灼熱、發腫和麻木等感覺,後期會出現出血斑。如繼續暴曬日光可發生水皰、血皰,破潰後可以致感染和糜爛,輕者1周後漸愈,重者可能遷延數月。

相關新聞:

福建漳浦36人疑因食用青蛤中毒 爲何會青蛤中毒

龍海個別發生貝類中毒 食用貝類注意5點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