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防治“鼠標手”

本文已影響2.58W人 

電腦和網絡走進千家萬戶,並逐漸成爲我們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的同時,也伴生了一些時髦的文明病,“鼠標手”就是其中之一……

怎樣防治“鼠標手”

小宇是一名精力旺盛的大三學生,在同學中素有“作家”的美譽。平時除忙於緊張的學習外,課餘上網聊聊天,給雜誌社寫寫稿子,電腦成了他形影不離的夥伴。可是近一段日子,他發覺自己打字越來越遲鈍,遠不如從前快捷了,起初也沒覺着什麼,只是心中彆扭,後來沉下心來回想到底怎麼回事?這才覺得手腕活動時有些疲憊無力,不靈活了,打字時間一長就出現手掌斷斷續續地發麻、憋脹感。開始,按摩幾下就好了,可是後來發麻的症狀越來越嚴重,通常打不了幾個字,就得活動一下手腕和手指,活動手腕時大拇指側還發出“啪啪”的響聲,甚至擡胳膊時肘內側也像觸電似的發麻。小宇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大早就去醫院掛了個骨科的專家號,教授詢問完病情後告訴小宇,他得的是“鼠標手”,即醫學上所謂的“腕管綜合徵”。

“鼠標手”是怎樣發生的

要說清楚“鼠標手”是怎樣發生的,就不得不介紹一下腕管的解剖。腕管是由腕骨溝(由八塊腕骨緊密排列,構成腕管的底和兩側壁)和腕橫韌帶(像小橋一樣覆蓋在腕骨溝上面)共同圍成的纖維骨性隧道,正中神經和九條屈曲手指的肌腱從中通過。

正常情況下,肌腱及神經在腕管內排列得十分緊密,無多餘的潛在空隙,而且腕管組織硬韌,管內張力增大時無緩衝餘地。當你在操作電腦時,由於鍵盤和鼠標有一定的高度,手腕就必須背屈一定角度,這時腕部就處於強迫體位,不能自然伸展。若手腕關節長期密集、反覆和過度活動,長時間處於緊張狀態,就會使腕管中的正中神經損傷或受到壓迫,神經傳導被阻斷,從而造成手掌的感覺與運動發生障礙;同時手指頻繁地用力,還會使手及相關部位的神經、肌肉因過度疲勞而受損,造成缺血缺氧而出現麻木等一系列症狀。

因此,手外科醫生認爲,長期使用鼠標的人,會因爲持續的腕部張力性姿勢及以鉤骨作爲支撐點的特定姿勢,造成腕管出口處高壓,使得手掌尺側、小指兩側及環指尺側皮膚運動傳導速度顯著減慢,從而影響手的精細功能。

如何識別“鼠標手”

“鼠標手”起病緩慢,患者開始感覺拇指、食指、中指麻木脹痛,夜間或清晨較明顯,甩動或用健側手指擠壓患手後可得到緩解。疼痛有時放射到肘或肩部。檢查時可以發現正中神經分佈區皮膚感覺遲鈍,但感覺完全喪失者少見。用手指壓迫腕管掌側或被動極度屈腕1~2分鐘,麻木及疼痛感會加重;放鬆外力壓迫或將腕改成伸直位後,症狀立刻減輕。拇指活動時腕關節有時還會發出輕微的響聲,與“縮窄性腱鞘炎”的症狀相似,但其累及的關節要比腱鞘炎多。它還可引起手指端的麻木,嚴重者甚至造成肌肉萎縮。總結看來,“鼠標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感覺功能的受累上,如手部麻木、灼痛,腕關節腫脹、無力等。

如何防治“鼠標手”

現在這種病症已引起全世界的重視。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更將這種損傷列爲影響工作的十個首要問題之一。據研究發現,“鼠標手”在以下職業中發病率很高,如教師、記者、編輯、設計者、礦工、裝配工、運動員、白領階層,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均爲頻繁使用雙手者。此外,風溼性關節炎、糖尿病、高血壓、甲狀腺功能失調以及懷孕婦女等的發病機率也比一般人羣高。

早期症狀較輕的患者,休息是最重要的治療手段。患者還可同時口服藥物治療,或以含普魯卡因的強的鬆龍溶液做腕管內注射,使腕管內組織水腫減輕,肌腱滑膜變薄,正中神經充血水腫減輕。對於起病急,疼痛較重者,可用前臂支託將腕關節制動,局部進行理療如微波治療等,以促進炎症的吸收。腕管內注射後,症狀反覆發作,或發生手掌肌肉萎縮者,應手術切開腕橫韌帶減壓。

專家研究發現:每天使用電腦2~6小時者,本病的發病率明顯高於正常人羣。爲此專家提醒大家,使用電腦時最好使用多種不同的輸入方法,在連續使用鼠標一小時後就要做一些握拳、捏指、旋轉手腕等放鬆手腕的活動。此外,改進人與機界面,讓鼠標和鍵盤的放置更適合於人的生理解剖特點。把椅子調整到最舒適的高度,養成良好的坐姿,不論工作或休息,都應該注意手和手腕的姿勢,保持手腕伸直,不要彎曲,但也不要過度伸展;肘關節成90度,以避免手腕過度彎曲緊繃。據研究發現,手和前臂越接近保持水平時,操作者的腕部就越處於自然平伸狀態,這時操作者感覺最舒服,腕部症狀的發生率也最低,也就越有利於手部的休息,更好地預防腕部損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